5月29日,迎著清晨的朝陽,伴著徐徐的海風和悠揚的鳴笛聲,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牽頭研制的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從廣東茂名廣港碼頭正式起航,朝著目的地廣東徐聞羅斗沙海域進發。這是“扶搖號”繼機組、浮體下線后,再次取得的里程碑式成果,引領我國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邁出了堅實一步。
為了慶!胺鰮u號”成功下線,日前,中國海裝隆重舉行了“扶搖號”浮式風電裝備拖航啟動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儀式上,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為中國海裝頒發了我國首張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樣機認證證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還通過視頻方式為中國海裝送來祝賀。
他指出,在陸上風電平價之后,海上補貼也已取消,這預示著海上風電發展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新時代。中國海裝是我國風電行業的排頭兵,在很多領域都是行業創新的引領者。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21年9月,中國海裝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大連下線,這是當時國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也是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風電機組,此次“扶搖號”的下線是中國海裝在自主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上取得的又一新成績,這既是全體海裝人的驕傲,也是全體風電人的驕傲。
中國海裝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滿昌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科技應用產業的重要代表,中國海裝積極踐行“30·60”雙碳戰略目標,全面貫徹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和“十四五”規劃,按照“創新引領、海陸并舉、向海圖強”的戰略發展思路,積極承擔了《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國家重點項目,并歷時2年多時間,牽頭二十余家優勢企業,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順利完成了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的設計制造工作。
“扶搖號”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平均水深65米以上深遠海域浮式風電裝備應用空白,成為我國進軍深遠海能源開發領域的又一“國之利器”。中國海裝將以此為契機,促進關鍵、前沿技術突破,加快形成浮式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化能力,促進浮式風電新型產業鏈健康穩定發展,積極探索與浮式風電相關的“風電+”產業應用,為我國海上風電與海洋光伏、海洋氫能、深海養殖以及海洋文旅等多場景產業應用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海裝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溫劍波作了項目介紹,他講到,中國海裝圍繞系列“卡脖子”難題,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了浮式風電裝備的機組-浮體-系泊總體設計技術、一體化仿真分析技術、水池縮比試驗驗證技術、風電機組適應性優化技術及海上浮式風電建造施工技術等全流程技術開發,實現了裝備主要部件90%以上可在國內完成配套,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提升了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國產化配套水平,有效增強了我國在風電和海洋工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扶搖號”具備環境適應性強、浮式機組功率國內最大、浮體結構形式簡單、系泊錨固系統可靠性高、一體化設計等優勢特點。該項目的順利實施,使中國海裝掌握了浮式風電裝備的全流程技術開發能力,為未來浮式風電大量定制化設計場景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我國浮式風電未來產業化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程小明,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皿分別作致辭。國家電投集團廣東電力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徐朝剛,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質監站站長黎揚佳,中電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春勇,廣東粵電湛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熙等嘉賓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