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風起海上
搶裝之下
面對
歷年來最高、最重的生產任務
面對
更大兆瓦級別的全新
海上風電機組的交付任務
面對
整個城市再次被疫情
按下“暫停鍵”
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海裝”)
大連公司
如何搶抓機遇
困境突圍
迎戰搶裝
并最終完美收官
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開局就是決戰,起點就是沖刺。面對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潮”,大連公司在2021年工作會議上作出了“訂單=產量”的莊嚴承諾,并向全體員工發出“任務就是命令,交付就是責任”的動員令,誓要奪取海上搶裝的勝利。
“預則立”與“不破不立”
面對史上最高的生產任務,還有不知長啥樣的首臺8/10MW機組,物資不齊套、發運不及時等諸多攔路虎,大連公司該怎么辦呢?
立下“軍令狀”,就得啃下“硬骨頭”。
大連公司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年初就要求各部門提前梳理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作出預判,未雨綢繆,建立黨員干部“四包保”機制(包保部門責任落實、包保內外信息及時準確暢通、包保問題現場解決、包保目標任務完成);建立物資到貨、機組發貨不暢等異常情況動態應急計劃調整機制;建立現場問題及時解決的授權機制,公司還及時出臺突出貢獻獎、持續改進獎管理辦法,充分吸納群眾智慧,激發創新潛能。
搶裝的號角激發黨員、員工的無盡潛能,各工段全面開展“激智與集智”活動,大膽創新、大膽實踐,打破固有思維、突破固有藩籬,向著生產交付全力沖刺。
部裝工段安排人員每天輪流在凌晨4:00加熱主軸,用1人的辛苦,贏得多人半天的工序時間,同時調整主軸螺栓穿插工位,優化主軸安裝操作工藝,減少人工50%左右;線裝工段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工裝,減少半門吊占用,減輕工人手持力矩扳手的負重;調試工段規劃單調、聯調內容,在保證調試內容和質量的情況下,減少調試時間。
正是這幫敢破敢立的員工不斷制造驚喜,突破一個個瓶頸,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將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小媳婦”與“大丈夫”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負責物資進出的“糧草官”偏偏還是幾位“小媳婦”,為了滿足工作需要,她們把年幼的孩子交給父母,毅然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白天不但要準時準確的將生產物資配送到指定地點,接收諸多物資的到貨、發貨,晚上還要把當天的物資上賬。
面對今年激增的生產任務,大連公司在外租賃了3處庫房,她們還需每天奔走其間,與其說她們是在走還不如說是在跑,手機里每天顯示兩三萬步成為她們的常態;與其說她們的手機是通訊工具,不如說這是她們流動的工作平臺,她們把機組配置、收發貨情況裝進手機里隨時查閱。
在人手短缺時,幾位“小媳婦”還要按照工藝要求負責給配送的螺栓上涂覆螺紋潤滑劑,最多時一人一天配送1000多件、半天發4個集裝箱隨機配件,全靠她們一件件、一箱箱往里搬,但她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大丈夫”們更不敢懈怠,為趕工期,他們經常通宵達旦,在H210-10MW(該機組是當前國內風輪直徑最大,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全球唯一適應我國平價海上風電市場的10MW級別機型)傳動鏈合裝期間,因為受行車起吊能力不足,廠房高度受限,只能在露天用650噸吊車作業,他們一干就是一整天,9月初的莊河天氣還很炎熱,“大丈夫”們衣服干了濕、濕了干,每個人的工作服上都覆蓋了厚厚一層鹽霜。
在完成10MW機組裝配后,大家原本計劃中秋能夠適當休息卻突然接到通知,9月17日要舉行10MW機組下線儀式,同時,國電象山項目必須在10月15日完成總裝。
決戰任務,使命必達。“大丈夫”們喊出了東北大老爺們最響亮的一句話“干就完了”,這一干就是連續35天!一位工段長不顧腰部扭傷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始終堅守生產一線,有的辦完婚事立即投入生產,放棄蜜月休假。
疫情與交付
奮戰到11月,正當大家為已經完成全年主體工作能夠輕松一下時,奈何莊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大連公司全體人員居家隔離,機組發貨怎么辦?還有10余套底部構架裝配怎么辦?
向政府求援,請求特事特辦!疫情防控事關民生!事關全域經濟發展!事關社會穩定!難!
再難也要想辦法,無數次的請求和協商,無數次的遞交解決方案,終于,大連公司拿到了通行證和工作證!在包保單位的積極協調下,11月11日、24日,分散在各個小區、村屯的9名員工逆向而行,回到公司實行封閉式生產。
接回員工的數量有限,工種配備不齊,他們就打破工種界限,齊心協力、通力合作,人人都是多面手。租賃廠房沒有暖氣,他們就穿著厚重的棉服上下攀爬。為保證園區安全和個人身體健康,他們嚴格執行宿舍和崗位“兩點一線”。最終,他們為全年生產任務的完成劃下了圓滿的句號。
12月,大連公司用一張滿分成績單兌現了“訂單=產量”的承諾,各項交付任務全部圓滿完成。向海圖強、奮戟揚帆,大連公司將以更大擔當、更大作為為中國海裝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