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21日電(劉賢 黃楸評) “我們正加快16MW級及以上海上風機的研制工作。”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李曉艷近日在重慶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中國海裝“扶搖號”浮式風電裝備
作為“重慶市風力發電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牽頭單位和“超百億風電產業企業集群”重點實施單位,中國海裝已在重慶帶動形成了年產值達500億元的風電產業集群,帶動該市80余家配套企業發展。6月23日,由中國海裝牽頭研制的國內首臺深遠?古_型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在廣東湛江羅斗沙海域完成安裝,將于近期完成并網風電。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介紹,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已邁入全面平價、大規模開發階段。作為國內海上風電先行者和風電裝備技術“國家隊”,中國海裝依托“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憑借在海上風資源開發利用上的豐富經驗和硬核實力,主動承擔了《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項目,通過集智攻關,將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扶搖號”主要部件90%以上在國內完成配套。
中國海裝協鑫H15海上風電場
李曉艷告訴記者,中國海裝本著“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專業分工、協作共贏”的原則,帶動前衛科技、重齒、清平機械等重慶風電產業鏈單位協同發展,形成了以中國海裝為龍頭的“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服務、協同管理”風電全產業鏈協同作戰模式,在科技創新、產品開發、售后服務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重慶風電產業做強做優做大。
大型化是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發展的主線之一。中國海裝相繼推出了6.2MW、8MW、10MW機組,助力風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綜合成本的降低,下一步,將加快16MW級及以上海上風機的研制工作。李曉艷介紹說,中國海裝還在積極探索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和“海上風電+”。探索同種類能源的相互替代和階梯利用,深挖海上風電的綜合價值,包括探索與海洋漁業的結合,打造移動式海上牧場,研究海上風電制氫,推進海洋立體化利用等。